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超限效应:说教切忌唠唠叨叨

超限效应:说教切忌唠唠叨叨

2017年02月14日 14:40:10 访问量:467

小博从小身体就很弱,所以妈妈总是非常担心他的健康。每天早晨一起床,妈妈就开始了唠唠叨叨:“小博,多吃点儿饭,这样身体才能好!”“小博,今天天气冷,多穿点儿衣服,别感冒了!”“小博,外面刮风了,别忘了戴上帽子!”“小博……”终于有一天,小博生气地对妈妈说:“天天就是这些话,烦不烦啊!”说完背起书包夺门而出。妈妈则是眼泪汪汪,觉得十分委屈:我这不都是为了孩子好吗?孩子怎么能这么说我?

实际上父母过多的唠叨,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因为过于“唠叨”使孩子感到不耐烦而听不进去,或者听得太多感到麻木,这都是因为产生了“超限效应”。

心理学上,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的时候,会出现自然而然的逃避倾向。这是人类出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心理反应。由于人的这个特征,在受到外界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时,会使人的心理极不耐烦甚至产生逆反情绪。这种心理现象就叫作“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提醒家长们:人的心理对任何刺激通常都会有一个承受的极限,如果超过了这个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

当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记住:孩子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如果需要再次批评的时候,要注意换个角度,用不同的话语去提醒孩子,这样才不会让孩子觉得因为同样的错误被父母“穷追不舍”,也不会因此对父母的说教感到厌烦。如果对于一个错误,父母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地做出同样的批评,就会使孩子原本感到有些内疚不安的心情转到不耐烦,最后发展到反感至极,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做”的逆反心理。

为了避免批评时的“超限效应”,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要订立规则。如果孩子违反规则一次、两次,可以批评,但如果在此基础上仍旧违反,就要根据规则采取一些惩罚性的措施,不能只说不做,否则也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有些父母可能认为,对孩子批评多了不好,那多表扬肯定没错了吧?其实表扬也同样存在着“超限效应”。表扬太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哄自己,名义上是表扬,实际上是在提醒他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要多注意。于是孩子一听到类似的表扬,就会感到不舒服。

还有些父母喜欢对孩子进行过多的大而空的说教。孩子即使认为父母的话在理,也会由于在短时间内遭受集中“轰炸”而感到难以承受。这也是许多青少年爱和父母犟嘴的原因。

从上边的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甚至只是平时的教育,父母都应该掌握好“度”。任何事情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所以只有掌握好火候分寸,做到恰到好处,才能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编辑:张淑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乐市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