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给孩子一个专属的宣泄空间

给孩子一个专属的宣泄空间

2016年11月29日 08:15:05 访问量:171

曾有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得出过这样一个结论:当两个个体之间挨得太近,那么个体之间就会产生拥挤等不舒适的感觉,因为这两个个体之间打破了原来所占领域的平衡,进而影响正常的活动。这被心理学家称为“个人空间定律”。

后来,有人为验证这一定律又进行了另外一项实验:在一个房间里安排了超过这个房间所能容纳的人数,于是里面的人会感到十分拥挤。这时,如果有个陌生人进来,就会被房间里的人仇视,男性甚至会对这个新来者表现出攻击倾向,房间里的人的焦虑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个人空间定律”和后面的这个可以归纳为一句我们常说的话——距离产生美。想象一下,如果一群刺猬为了取暖而抱在一起,会感到暖和吗?

某知名女演员曾经在节目里说:“我很希望自己的房间能成为哭的地方,仅仅是在心情不好时,或者于己不利时有一个避难的场所。”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一个人的个人空间不被侵犯,个人的隐私得到尊重,心境才能平和,才能对周围的人和事感到安全。而当一个人的独立区域被外来力量强势侵入,则会表现得不安、焦虑、对事物戒备甚至驱逐。

总有些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对孩子的个人空间多加干涉,会对自己不赞同的行为一顿呵斥,殊不知这会让孩子的心情雪上加霜。或许孩子只是需要一个放松,但是因为父母的干涉就会变得闷闷不乐,心情沉郁,将父母拒绝在心灵的门户之外,这对孩子的心灵发展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处。

小春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家里长辈邻居都夸她是个好孩子,可是有一次这样一个好孩子却和妈妈发生了争执。原来,小春妈妈给小春整理房间的时候,没有经过她的同意就把她很喜欢的一个玩具娃娃给扔了。小春很生气,“你为什么要进我的房间,不经过我同意就把娃娃给扔了!”小春妈妈见到女儿这个态度也是气恼不已,“我辛辛苦苦给你整理房间,还被你这样说。”一气之下也不管小春了,母女之间因为这件事斗了很长时间的气。

父母和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可是即使如此,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需要“距离”的。很多父母会以担心孩子为由对孩子的个人区域抱有不重视的态度,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本,或者不经过孩子同意扔到孩子的东西,孩子就会感到不被尊重而产生消极情绪。家长会常常告诉孩子不要随意翻看自己的东西,因为那很重要,但为什么不换位思考一下,有些东西对孩子来说,也是只能自己一个人知道的宝贝呢?

要知道,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需要自己的空间的。这个空间不仅仅代表独立的个人房间,更是能让自己安心学习、玩耍的空间,不被强加的意志,可以自己独立的选择。孩子在这个只属于自己的地方,想画画、学习、写字,都能出于自愿。他们可能会想把今天刚刚学过的歌曲再在脑海里演习一遍,或是想把作业留在跳一支舞之后再做,做什么以及何时做都在于自己的选择。能够发出主动性的行为,比被家长强迫的干涉做一件事,效率自然要高得多,孩子得到的益处也多得多。

阳阳每天完成作业后,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的了,这个时候妈妈会让他自己选择做一些事情,或是待在房间里玩飞机模型,或是到附近公园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有的时候还会发一会儿呆。

妈妈不会干涉他,只是告诉他出去玩的话要早点回家,偶尔会引导他。

所以,阳阳从小就很能为自己做决定,阳阳妈妈也很欣慰。

给孩子一个充分独立自由的空间,让它成为孩子的宣泄空间。孩子可以在这个空间大叫、乱跑,即使是父母也不会来多加指责,这会让孩子感到安全,一旦情绪得到宣泄,那么孩子便能自然而然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当然,宣泄空间对于孩子的很多问题是有效的,但是一旦遇到在这个宣泄空间里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妈妈就要和孩子及时沟通,告诉你的孩子怎样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以后遇到同类事情的时候,怎样有效快捷地解决它。

编辑:张淑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乐市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