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随笔 > 让浓浓书香浸染童年——小学生课外阅读思考与实践

让浓浓书香浸染童年——小学生课外阅读思考与实践

2016年05月11日 14:57:59 访问量:446 作者:韩永社 胡欠伟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显著特点,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应当从小培养。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打好人生的底色,夯实知识的基础,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实践,尤其是课外阅读。

一、为什么要大力推动课外阅读?

孩子上学以后,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课内学习,经常检查、辅导孩子的作业。而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则采取禁锢主义态度,认为读闲书会耽误孩子正常学习。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学习上正处在打基础的阶段,当然应当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但是,并非只有课本知识才是基础知识,适当地读一些课外读物,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智力发展。读书多了,识字量就会增大,阅读和理解能力就会变强。在做课内外的练习题时,孩子就会很容易读懂题目,对各科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好处。海量阅读,大量的语言积累对孩子日后的写作同样大有裨益。书中的知识、情感、观点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不过大多是隐性的,不能让我们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影响甚至在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从孩子的个人成长来说,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语文的学习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也就是在语文课堂上学习阅读的方法策略,然后在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应用以汲取阅读材料中的营养。阅读和听、说、写一同构成语文教学的四大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更为重要。据调查,小学阶段,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获得所获知识总量的15%——30%,中学阶段40%,大学阶段占65%——70%。这组数据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作用和重要性是课内阅读无法替代的,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是无限的,每学期二三十篇课文是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根据语文教学专家研究统计,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形成,必须以150万字的阅读为底限。因此,没有课外阅读,仅靠课内阅读一条腿走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终将无法形成和提高。

那么课外阅读对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到底有些什么影响呢?大致说来,主要表现在: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向往真、善、美,摈弃假、恶、丑。

学生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从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小学生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 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

    有些家长认为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做练习题……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种想法是应试教育衍生出的怪胎!试想,学生每天用半小时时间抄3遍字词,以确保听写不错一个字和让他们每天用10分钟有的放矢地练习难字,再用20分钟读课外书,哪个更好呢?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看看古今文学大师和语文教育专家们的看法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老舍)“到寒假暑假期间,各就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去多阅读,那一定比不经略读的训练多得吸收的实效。”(叶圣陶)“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吕淑湘)

这些大师的话,足以证明课外阅读在提高人的语文实际能力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无论如何也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在课堂外才有可能去读成千上万卷的书,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这是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通过对写作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进行长期调查和研究后在其《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与中国人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刘国正先生的这段话十分清楚地阐明了轻视课外阅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闭塞中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即抑制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我们现在的大语文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从这一理念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必须得到培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另外课外阅读还有助于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崭新的东西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认真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二、课外阅读的现状

可现今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已徒有其名了!因为要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要向家长和上级领导汇报一个优异的考试成绩,我们的教学大多停留在教知识的层面,对表达方法、阅读策略、发展思维等任务不自觉的忽略,教完课本上的知识后,便把孩子们投入题海之中。学生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博览群书。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的孩子,怎能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学校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只为应付上级的达标检查。

即便是教师真的想进行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就会有各方面的阻力,因为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毕竟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一挥而就、立竿见影的事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存在的。应试教育使许多人都变得急功近利,而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教育所造成的危害是长久的,它以牺牲学生的素养为代价。一方面,语文教师本身阅读量不足,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不能积极地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自己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也是造成课外阅读难以为继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宁愿课后多做一些习题,也不愿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

不少家长认为读课外书是看“闲书”,于学习无益,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严加禁止,而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奥数班,使得孩子无法进行课外阅读。

有的孩子有时间与精力进行课外阅读,但是他们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是一大问题。多数学生主要是从自身的喜好来定位的,选择诸如《阿衰》《老夫子》等漫画书,或者是一些有害无益的读物。

当然也有比较有远见的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们推荐了一些优秀读物,陪孩子们开展课外阅读,但这样做的人毕竟太少了。

从上面几个问题可以看出,现在方方面面的因素淡化了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改变人们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又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合理阅读课外书籍和参加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

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上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位老师、家长、学生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都为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而努力,才能谈具体的操作,这项工作才能做好,起到好的效果。当然个别教师的探索实践也能形成良性小气候,让孩子们受益,但要取得大面积的良好效果,必须上下一心共同推动。

老师和家长首先要乐于阅读,要带动孩子们去阅读,整天吃吃喝喝、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甚至打麻将的家长和老师是带不出爱读书的孩子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老师和家长带孩子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推动课外阅读,先要把教材中的课文教好,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不仅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策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尝试着运用,积极思考,发展思维。然后再把孩子带到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去,可以用一篇课文带出同一类型的几篇文章进行阅读,也可以由一篇课文引向整本书的阅读。(未完待续)

 

编辑:张淑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乐市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