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教文摘 > 诵读的妙处

诵读的妙处

2014年04月16日 16:11:56 访问量:345

    我曾问过一些家长:你的孩子平时在家里有没有放声朗读?许多家长都说:没有。或说:很少听到。有的家长甚至说:这孩子是个哑死屁,从来不敢放声念,怕舌头给人割去似的。若叫这些孩子读课文,读起来就好像蚊子哼一样,有的甚至读得结结巴巴,还常把上一句末的字连到下一句去读。这些平时不敢放声朗读的孩子,他们的口才与作文就不会很好,因为他们这方面的训练实在太少了。
  我国古代是很重视诵读的,并认为诵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琅琅书声就是指读书的声音清朗而响亮。古人很希望自己的家中有堂上琅琅,终日不绝的书声,清代的孙枝蔚就有稚儿勤诵,音节更琅琅的诗句。可见孩子勤奋学习,每日书声琅琅,这实在是件很好的事。
  现代作家夏丐尊和叶圣陶合写的《文心》中说: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章也自然了解了。看来多诵读是很有好处的。几年前,记者采访某省文科高考状元的母亲,问:这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母亲说:她喜欢诵读,经常听到她有表情地抑扬顿挫地诵读文章。她的作文写得好,也许就是从诵读中学来的。现在有些孩子在电影电视中看到古人读书摇头晃脑的样子觉得非常可笑,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这摇摇晃晃地朗声诵念的乐处与好处啊。实际上,好的文章,只读一遍是读不出味道来的,要朗读许多遍,才能读出味道来。像《出师表》《前赤壁赋》《岳阳楼记》等古代文学名篇,非经熟读成诵,要想深刻理解其中词句,品味它们的含意,感受它们的气势是不可能的。
  有的人不相信诵读的作用,认为孩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有什么用呢?读的诗文,可能许多地方的确还不懂,甚至背下来了也还是不懂,但不能说这样没有用。许多很有成就的老先生都说,他们小时候背的很多,完全不懂,但小时候背熟了,入脑了,长大后用就方便了。事实上,诗文都要完全搞懂以后再去记,也是不可能的。对诗文的理解总是由浅入深的,长大后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会有与小时候完全不同的理解。假如小时候不去诵读,等到理解了才去诵读,到那时可能就记不住了。因此,我认为,要从小诱导孩子多多诵读,不管他们理解多少,多诵读总是有好处的。当然,我们还要对诵读提出要求:要不读错字,不读破句,要读得语气连贯,声调准确,要注意抑扬顿挫,熟读成诵。做到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与写作能力。
  总之,培养诵读的兴趣,养成诵读的习惯,其妙无穷啊!

(作者:沈洪保)

编辑:张淑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乐市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