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80/20法则

80/20法则

2016年12月27日 15:33:44 访问量:369

上三年级的小敏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周末,她正坐在家里看电视,忽然之间感到很无聊,于是就伸了个懒腰说:“啊!好无聊啊!”没想到这时候本来在做饭的妈妈冲了出来,对她说:“无聊就出去玩!要不就看看书吧!作业做完了没有啊,没做完作业的话哪有时间无聊啊?”她当时听了特别生气,感觉糟糕透了!她只不过说了一句话,只是想关了电视找点别的事情做,没有想到就被妈妈劈头盖脸地批评了一番!她决定以后再也不跟妈妈说这些了!

孩子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期望得到妈妈的认同,她并不需要妈妈的主意或批评。

父母与孩子沟通时的对话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试图理解孩子情绪的对话”,另一类是“传递价值的对话”。所谓“试图理解孩子情绪的对话”,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当小敏说“无聊”的时候,如果妈妈这样说“你是因为没有人陪你玩才无聊的吗?”或者“是不是电视节目太无聊了”,这样就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因为孩子通过这些对话清楚地感受到了父母为了理解自己所做出的努力。这样说完之后,不管父母再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孩子都会努力去接受或者尝试,因为他知道这个建议是爸爸妈妈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来的。

而“传递价值的对话”是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把想法单方面传递给孩子的对话,它是为了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发起的对话。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并且向正确方向引导孩子的对话都是典型的“传递价值的对话”,比如“你一定要认真听讲”、“回家之后必须先完成作业”等等。

看到这里,有些家长可能会想,既然孩子不喜欢“传递价值的对话”,那我们就只进行“试图理解孩子情绪的对话”好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亲子之间的相处毕竟不是夫妻间的相处,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如果这时候只是单纯地进行“试图理解孩子情绪”的对话,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

“试图理解孩子情绪的对话”和“传递价值观的对话”不能独立存在。父母在与孩子对话的时候,一方面要关注孩子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要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现实生活更多的父母只倾向于传递价值观,他们认为,这些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将来好,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如果父母只关注“传递价值观的对话”,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对父母的话产生抵触情绪,因为在传递价值观的对话中,父母难免会批评和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时间长了,他就会逐渐远离不承认自己能力的父母。所以,“试图理解孩子情绪的对话”和“传递价值观的对话”必须取得平衡,,那么这两种对话如何才能平衡呢?

这就需要父母掌握和孩子对话的技巧,那就是著名的80/20法则。80/20法则原本就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公式,意思是说如果抓住了事情的关键,那么只要付出20%的努力,就可以取得80%的成效。因此在与孩子的十句话中,至少有八句应该是关心、理解和赞同孩子情绪的对话,而剩下的两句话可以是传递父母价值观的对话,这样孩子就能自然地接受父母的教育而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编辑:张淑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乐市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